|
发表于 2023-3-2 15:20:0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 _; p: l' w8 v# h& _- Q. N" g
! t; {9 S7 o p0 k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 T/ O7 v; V0 w$ O
第五十三条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 S' [1 q( B$ o" f! }6 ^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C& g5 R7 v1 {0 b1 W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h; a7 K O" \. `: P9 T, \
第五十五条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H: Q4 ]0 W# _+ H6 h5 X
第五十六条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N2 p, g* L9 u% B6 |" q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B: c q" _" Z% {- w
第五十七条 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2 r) t9 m( r9 T( f, w
/ [* c' C( }( }; ^
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8 o3 m V+ h7 _- p
4 X7 b5 f, d0 H- G5 C 第五十八条 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k7 I/ V) b, C% \( @: w2 T9 A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5 p* ?* @) v C! v/ G) x5 H; p ?
第五十九条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s: _" g4 i) b% B' O8 O
第六十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E" H7 g# X0 a/ C
第六十一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c3 N4 z3 {8 @
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1 z; p3 }8 L0 u7 i: N/ B4 [( |! G
第六十三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 l: A7 z5 x; U: R
第六十四条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 t2 a4 P: A. W5 K. F0 }: F 第六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l, g) i5 E. N8 T
. q" J, Y& x7 A6 g第八章 职业培训
% |7 U# m1 u$ ~ K$ z( ^% B& A& ~9 m$ P; Y/ J* o8 I
第六十六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 n6 ?% ] B. }+ t
第六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6 O$ K" X" j. |1 y+ r4 q' e$ E
第六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 r+ P3 N3 O- o* q% E4 V. ^' n, V: X 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9 m9 v2 j0 |6 E# D, ~$ p9 ? 第六十九条 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备案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2 N# b# v1 ~6 Z7 {5 l7 M, G! X$ l+ H) D& @. P
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4 a0 e7 M% I: ^' L8 E) j
+ c$ {$ i2 G1 L, |5 D9 z
第七十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J" ]$ o; ?" L' a+ q5 ^9 f
第七十一条 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1 C! z- r: w4 b8 B5 B1 `- |7 s
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 [2 K: S M% c! D6 V |5 g, K* t 第七十三条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x( G2 j) N2 V8 a
(一)退休;5 u. G( P0 l% _, z, G
(二)患病、负伤;, n* c8 c; V1 U9 U# i0 g T+ q- V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7 t5 E; V4 t# T' c# n1 y' U; b
(四)失业;) q% d4 U; x$ ^6 _0 k2 K, m' q
(五)生育。
+ i$ E) b' M( d" s+ F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3 ~/ W1 D5 p- f5 r% a: p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1 A& V9 E/ T1 f0 d r( G 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5 V- x- Z* k) ~" p; e" A b
第七十四条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4 g% R3 \# H: B5 j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 E) T. _; H1 E+ o4 n- u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的设立和职能由法律规定。) ?, @3 y9 Y% o7 I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社会保险基金。
" ^6 f' U8 ]/ z" v9 x: w% P 第七十五条 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1 u! O# g7 ]- Q1 O0 W. M. H
国家提倡劳动者个人进行储蓄性保险。( Y0 o- |+ h! @1 F/ J/ V1 [
第七十六条 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
, S, q) ?: h$ } 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 s t' j! ?' M/ [6 X g! f
4 C! E0 V" p6 ~8 K' ^ 第十章 劳动争议
; E# G% r* P6 @1 B" F4 S2 q+ r
- K% f3 t( W& D( C' k, _5 U 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l& z# x5 s% i; J. o- K$ F- ~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7 R+ f% V! h( A' |* J* ?) f6 _ 第七十八条 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 @; Z3 o$ Z% G. P$ R7 D
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m+ ~0 n U) h* w' N6 \: N
第八十条 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 L+ D5 D4 q1 a3 j, y: l
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 t) d5 y$ X, [ K |1 t3 v! U! K
第八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3 u, t7 U" R7 w, ]% _5 F. C' w
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3 r: f* Z2 O5 S1 c
第八十三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H+ ]1 L2 s) F' s 第八十四条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V8 d; j* Q) [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e" U4 G- v2 X3 y7 `3 \1 L; O& h8 E: W9 M$ D- \! S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9 ^ \3 Y4 [( n% ^# s% D1 M- z
7 S. c9 C6 ^0 ]% P
第八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2 ?: ~4 `% X, T 第八十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有权进入用人单位了解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必要的资料,并对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M% f8 V3 {) w0 _5 `7 B* x2 s. v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必须出示证件,秉公执法并遵守有关规定。% \6 M" B: ~& J! N
第八十七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 m; Q- D. x; D9 j% ~; b 第八十八条 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5 ~: H/ I) f1 g6 V7 v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 h! }3 G3 G- } 3 ^2 ^* D3 V# G, @% {$ r, N0 d$ T
|
|